当前位置:首页 > - 文章中心 > - 行业新闻 |
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终局了吗?
|
发布时间:2019/1/11 11:08:19 来源:科技蟹-吕梁网站制作 浏览次数:1528 |
互联网没有终局,社交网络亦然。
2019年,翘首以盼的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产品或将发布,罗永浩的子弹短信也将上线一个“有趣功能”…
微信笼罩的中国互联网,太过沉寂,有些枯燥,需要些改变。
美国那边也很枯燥。2014年2月,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WhatsApp,更早之前的2012年,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。大洋彼岸的社交网络巨头,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社交网络企业,从未轻视任何能够在社交领域对它造成威胁的挑战者,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是,直接买下这家公司和它的团队。
事实上,早在Facebook前,腾讯公司已经与WhatsApp接洽,几乎就要谈妥对它的收购,2014年的背景是,被腾讯寄予厚望的微信,它的国际化并不顺畅,微信虽然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,但在海外,却有些水土不服。马化腾的腰背不好,那时候他做了一次手术,这使得交易最签署延迟,也是这时候Facebook趁虚而入,以更高的价格拿下WhatsApp。
Facebook从来没有安逸度日,在过去几年里社交领域不断涌现出的创业公司,最终都被Facebook收入麾下。与国内微信牢牢垄断着社交网络不同,Facebook更愿意通过并购的方式,继续巩固自己。
中美社交网络的差异在于:facebook舍得花钱买创业公司,微信更愿意通过它的社交优势截取利益,腾讯的投资,滴滴、京东、唯品会、美团点评等等,组成腾讯系天团,覆盖中国互联网大半壁江山,“投资”之外,也有“过路费”的含义。高枕无忧的张小龙,夺得高尔夫球冠军,说明微信活得比facebook更安逸。
我们不能以一句“微信牢牢垄断社交网络”来简单概括这一市场,换成“腾讯牢牢掌控着中国社交网络”更恰当,因为微信之外,还有手机QQ。互联网人士对微信彻底取代QQ,翘首以待,但现实状况是,QQ依旧保持了它在低龄用户市场的活力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生乃至大学人群中,手机QQ还是主流。直到今天,腾讯也不敢只用“微信钱包”,还有QQ钱包一样。
社交网络没有终局。
我们不妨回看下中国社交网络的历史,PC时代除了腾讯QQ,微软的MSN一度也保持了它的一个独特市场,城市白领阶层。PC与移动接壤的2008年,当红的还是Myspace,校内网等。此外,还有各种兴趣社区,如豆瓣。
即便是美国市场,Facebook如日中天,LinkedIn也是奇迹般的存活,当然,除了商务社交定位,还有个原因,它有个名叫微软的爹。
当下的中国市场上,除了微信、QQ,也有钉钉、陌陌、微博、世纪佳缘、soul、探探,以及更多细分领域的社交网络的存在。一家独大,确实存在,但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有独特定位的细分的社交网络。
2018年,罗永浩做了子弹短信,刘爽做了一个社交网络叫join,上海的一家名为Soul的创业公司融资后也在微博等平台疯狂推广——大家似乎对微信的老去,以及产品的更新缓慢有些不满,才有了做新一代社交网络的冲动和行动。
2019年,应该是社交网络下一轮浪潮之年。
移动社交第一战,应该是2011年。最遗憾的应该是微博,微博开局甚好,通讯功能私信却迟迟未能上线——因为2010年,资源资金有限的微博,需要应付几个门户,包括腾讯微博的竞争,没有时间打移动通讯录的战争。微信的正式上线是在2011年1月20日,2010年12月10日米聊上线。腾讯做微信,比小米做米聊,胜在经验。导入QQ关系链,为微信奠定了大局,2011年,上线略仓促的微信不断迭代,产品迭代与体验的升级,也是这场竞赛的关键:2.0版本支持语音,6月8日上线2.1版本匹配通讯录好友,8月3日上线2.5版本推出“查看附近的人”,10月1日上线的3.0版本则推出“摇一摇”、“漂流瓶”,12月20日3.5版本则推出二维码。
马不停蹄的产品更新与迭代,功能的不断丰富,以及QQ关系链的导入,成就了微信。
2011年,雷军多线作战——一方面回归金山,主导金山改革,一方面还要忙着小米手机的发布。米聊与微信的竞争,只打了半年,2011年8月7日,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,“舍得,有舍才有得,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”。第二天,张小龙发布了一条饭否,“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,战局已定。即使身为业内人,也感叹移动数字时代的节奏之快。别人看是理所当然,实则波澜起伏”。
张小龙宣布“战局已定”的同时,一款名为“陌陌”的社交产品登录APP Store,主打LBS陌生人交友,创始人是张小龙的湖南老乡,从网易门户总编辑离职的娄底人唐岩。
宽泛地说,当下几乎所有的APP,都是社交网络,因为它们带着社交属性产品,不再是PC时代的IP,是一个个鲜活的ID以及社区。淘宝、今日头条、抖音、快手、手机百度…社交是互联网底层。
我们都在强调“社交网络”,将它与电商、微博、新闻客户端等独立区别的时候,也就对它有了某种想象力限制。微信的四大功能模块,通讯、群聊、联系人、朋友圈,阿里推“来往”时,是在这四个基础上来做的社交,失败,支付宝做社交时也是在这四组模块上做的,也失败,罗永浩的子弹短信,刚做了通讯、联系人,也是昙花一现…
大家对微信的拆解,其实忽略了微信公众号。
在微信定义下的社交网络,如果继续在这个游戏规则,谁都难以打开局面。我们需要不一样的社交网络的定义。微信已经迟暮之年,我们需要新的社交网络。
|
推荐产品 |
|
|